中国机床行业的领头羊沈阳机床有着辉煌的历史和骄人的业绩,如今正面临着一个发展的关口。在董事长关锡友看来,只有实施全面转型,沈阳机床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世界级”的战略目标。沈阳机床的世界级转型,2008年5月,原沈阳机床集团总经理关锡友出任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毕业于同济大学,44岁的关锡友已在沈阳机床摸爬滚打20年。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他对机床产业有着深厚的感情,正基于此,他对企业的未来也有着深刻的思考。关锡友表示,他的战略目标是和公司管理团队带领沈阳机床朝向世界机床行业前三强的“国际化、世界级”公司前进,并在2013年实现营业额300亿元。要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提升沈阳机床的核心竞争力。
沈阳机床展台
尽管沈阳机床有着辉煌的历史,但是要实现“国际化、世界级”的战略目标,现有的组织结构、制度安排和员工对世界级企业的理解等方面都与目标的要求有一些差距。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取决于沈阳机床能否成功缩小或弥合这种差距。
在关锡友的推动下,沈阳机床开始实施全方位的转型,涉及研发体系、组织结构、后备队伍等诸多方面。这次转型堪称是其新一轮“蜕变”的开始,不仅将改变企业组织的行为方式,也是一场触及思想深处的变革。
面临种种未知的困难和艰险,关锡友选择了带领沈阳机床人迎难而上。不断超越自我的沈阳机床究竟站在一个什么样的关口,又将向什么方向进化?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深入走访了沈阳机床。
中国机床的骄傲
如果说十年前,沈阳机床的品牌在国际上还是默默无闻,那么现在她无疑是个令业界为之侧目的品牌。在亚洲规模最大的机床展——“第24届日本国际机床展览会”(JIMTOF2008)的官方网站上,举办方用了“倍受关注”来形容首次参展的沈阳机床集团。举办方认为,作为“中国最大的机床厂商”,沈阳机床“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提高”。这样的描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世界机床强国日本对中国机床产业崛起的关注。
全面转型最大的挑战是人。沈阳机床平静的厂区内,正在酝酿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2003年,沈阳机床位列世界机床20强;2004年,沈阳机床跻身世界机床15强;2005年,凭借全年55亿元销售收入的骄人业绩,沈阳机床迈进世界机床10强行列。沈阳机床发展至今已是中国机床行业的领军企业,世界机床企业排名第8位,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在沈阳机床7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内,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和研发队伍,在满怀激情的领导团队带领下,每一天都在创造着奇迹,朝更高的目标前进。对于中国机床行业来说,沈阳机床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同行或者竞争对手,更多的是自身发展需要参考的标杆。
在国内,沈阳机床是公认的行业领军企业,每次行业会议或者展览上,如果没有沈阳机床的身影,那么就称不上具有代表性。专注机床、技术至上的沈阳机床是中国机床行业的骄傲。这个地位并不是自封或者谁赋予的,而是沈阳机床通过打赢一个又一个“硬仗”积累起来的。
自2002年起,沈阳机床专注于提升技术水平,在产值突飞猛进的同时,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挑战一个个“不可能”的同时,沈阳机床的品牌地位也日渐牢固。这种实力的根源是什么?不是别的,就是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
沈阳机床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不仅在各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居于行业领先,而且长期坚持技术至上的原则,不断超越新的高度。在国外,沈阳机床在世界制造业强国设立研发分部,跟踪和研究机床前沿技术和高新产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研发人才。在国内,沈阳机床不仅拥有行业领先的中央研究院,而且和北航、同济等一流大学合作设立研发中心,针对关键技术进行研发。
在沈阳机床,技术至上并不是说说而已,从决策体系到操作模式,沈阳机床的研发体系已经相当先进。图为沈阳机床厂区最壮观的建筑—中央研究院
厚积才能薄发,关锡友深深懂得这一点。如今的沈阳机床,不仅在通用机床领域继续保持优势,而且在重型机床、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领域也有长足发展。利用并购德国希斯公司获得的重型机床制造能力,沈阳机床体系下的重型机床正在走向世界;而十年磨一剑的“飞阳”数控系统,已经应用在沈阳机床自产的4轴以上高档数控机床上,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在沈阳机床像花园般整洁而巨大的现代化厂区内,常常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员来来往往,有的是来购买产品洽谈合作,有的则是沈阳机床的外籍员工。代表中国机床行业最高水平的沈阳机床,就是这样富有活力和生机。